- [07-20]穿孔素ELISpot试剂盒,优秀~
- [01-23]金斯瑞基因合成_引物合成_多肽合成_蛋白表达和抗体工程 ...
- [01-23]大肠杆菌(E.coli)酶联免疫分析
- [12-07]ELISPOT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特异性的记忆T细胞
- [11-18]ELISpot试剂盒 | 每日生物评论
- [05-09]聊聊你可能想要了解的 ELISPOT(酶联免疫斑点斑点法)实验...
- [12-08]ELISPOT试剂盒_其它试剂盒_试剂盒_知道_生物信息网
- [11-28]ESAT6/CFP10融合蛋白的抗原性分析及其对诊断结核临床应用价值 ...
- [11-10]LOS 诱导的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的ELISPOT 法检测 道客巴巴
ELISPOT技术原理和技术特点
ELISPOT全名为酶联免疫斑点检测,英文:Enzyme-linkedImmunospotAssay。它结合了细胞培养技术与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即ELISA技术),能够在单细胞水平检测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其技术原理,一句话概括就是:用抗体捕获培养中的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并以酶联斑点显色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SedgwickJD2005)。
该技术检测细胞因子具有三大优点:其一,灵敏度高。在一百万个阴性细胞中只要有一个分泌细胞因子的阳性细胞即可被检测出来。这是目前为止,zui为灵敏的检测技术,灵敏度比传统的的ELISA方法高2-3个数量级。其二,单细胞水平,活细胞功能检测。ELISPOT检测的是单个细胞分泌,而非细胞群体的平均分泌。在检测的过程中,有活细胞培养与抗原刺激阶段,检测的是活细胞的功能,而非死细胞的遗留物。其三,操作简便经济,可以进行高筒量筛选。ELISPOT没有复杂的细胞体外扩增过程,不使用同位素,不需要大型的、专门的实验仪器设备。按照标准化的实验操作,一个实验者可以同时处理数百个样品,效率远远高于其它检测方法(KalyuzhnyAE2005)。
实验设计在96孔培养板上进行,直接以培养板的塑料板底或者PVDF膜以及硝酸纤维素膜为基质,包被上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用以捕获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由于涉及到细胞培养的过程,对单克隆抗体的要求要远高于ELISA中的捕获抗体,该抗体需要无毒,不含内毒素,亲和力高等特点。)之后,在培养板的孔内加入细胞培养基(现在无血清ELISPOT技术已经成熟,培养基中可以不再含有血清)、待检测的细胞以及抗原刺激物进行培养。
在特异性的抗原或者非特异性的有丝分裂原的刺激下,数小时之内,T细胞就会开始分泌各种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当即就被位于细胞下方的膜上的单克隆抗体所捕获。在洗去细胞之后,被捕获的细胞因子可以与生物素标记的第二抗体结合,然后用酶标亲和素再与生物素结合,进行化学酶联显色,就可以在膜的局部形成一个个圆形的斑点。每一个斑点就对应了当初一个分泌细胞因子的细胞,这些细胞被称为斑点形成细胞(SpotsformingcellsSFCs)。统计膜上的斑点的数目,再除以当初加入孔内的细胞总数,就可以计算出阳性细胞的频率。
================ 蚂蚁淘在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创作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未经蚂蚁淘在线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蚂蚁淘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