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2]常见的各种水质的电导率一般范围为多少?
- [10-02]电导仪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doc
- [07-26]国产ph计,电导率仪 国产ph计,电导率仪批发价格、市场报价、厂家...
- [07-25]电导法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
- [10-02]电导率单位是什么_
- [07-27]【讨论】超纯水机自带的电导率仪要不要检定_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
- [07-23]仪器分析考试题及答案..
- [10-02]***电导检测仪的技术原理是什么?网库资讯
- [07-30]【求助】便携式电导率仪的日常校准问题_水质分析仪器社区_仪器信息...
心电监护仪天天用,这 10 个问题你能答上来吗?
多参数监护能为医学临床诊断监测提供重要的患者信息,它实时检测人体的心电信号、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等重要参数,是一种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设备。
熟练掌握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技能,是每个护士应该掌握的技能。
又到7月,一波新护士入职,入职培训心电监护仪使用,又有哪些操作要点不能忽视呢?
笔者整理了以下这些要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3导联和5导联心电导线有何不同?
答:3导联心电导线只能获得I、II、III导联心电图,而5导联心电导线可以获得I、II、III、AVR、AVF、AVL、V导联心电图。
为了方便快速连接,大家采用颜色标记法以便快速黏贴相应位置的电极片。3导联心电导线颜色标记为红、黄、绿或白、黑、红;5导联心电导线颜色标记为白、黑、红、绿、棕。
两种规格导联中颜色相同的导线安放的电极片位置并不相同,应用英文缩写RA、LA、RL、LL、C来确定位置比记忆颜色可靠。
二、为什么主张先佩戴血氧饱和度指套?
因为佩戴血氧饱和度指套比连接心电导联线快得多,可以用最短的时间监测到病人的脉率和血氧饱和度,医护人员能快速完成的对病人最基本体征的评估。
三、血氧饱和度指套和血压计袖带可以置于同一肢体吗?
测血压时会阻断影响动脉血流,从而导致测量血压期间监测到的血氧饱和度不准确,所以临床上不建议血氧饱和度指套和自动血压计袖带在同一侧肢体上。
四、为什么常常选用II导联心电波形呢?
因为II导联心电图,波形最明显。
床边记录心电图时,除了常规的十二导联同步记录,还要再留一个单独的II导联记录长条,主要是便于对比分析,有利于各种心律失常的分析。
五、持续心电监护的病人,电极片要更换吗?
需要更换,因为电极片黏贴在同一部位时间过长,会导致皮疹、水泡的发生,所以应该经常检查皮肤情况,即使目前皮肤完好,3-4天更换电极片及黏贴部位一次,避免引起病人皮肤破损的发生。
停止心电监护后,记住取除电极片。
六、无创血压监测有什么要注意呢?
(1)注意避免在内瘘肢体、偏瘫肢体、一侧乳腺癌切除患者的同向肢体上、输液肢体、水肿血肿皮肤破损的肢体上进行血压监测。还需留意凝血功能差和廉状细胞疾病的病人,避免因测量血压导致医疗纠纷发生。
(2)应常规更换测量部位,专家建议每4个小时更换一次。避免持续在一侧肢体上测量,导致与袖带摩擦的肢体发生紫癜、缺血和神经损伤。
(3)成人、儿童、新生儿测量时,注意袖带、压力值的选择调节。因为施加于成人的压力用于儿童和新生儿会威胁到患儿的安全;而当仪器设定在新生儿是,则测不出成人的血压。
七、血氧饱和度监测有哪些方面注意?
血氧饱和度监测最常用的部位是食指,也可使用耳垂、鼻尖、额头等部位,如果碰到探头放在婴儿的手掌或脚部不用稀奇。
指套尽量一人一用一清洁,每1-2小时更换一次部位;防止指(趾)端血循环障碍引起的青紫、红肿、压疮现象发生(尤其是昏迷和肢体活动障碍的病人),也可以防止低温灼伤及测量误差的发生。
八、监护仪上没有监测呼吸的模块,呼吸是怎么监测出来的?
监护仪上的呼吸是依靠心电图的电极片来感知胸廓的阻抗变化,显示呼吸的波形和数据。
因为左下和右上的电极片是呼吸感应电极片,所以它们的黏贴部位很重要。应尽量将2个电极对角安放,以便获得最佳呼吸波。
如果病人以腹式呼吸为主,应把左下的电极片粘在左侧腹部起伏最明显处。
九、各项参数都有报警范围,如何设置?
报警设定原则:保证病人安全、尽量减少噪音干扰、不允许关闭报警功能,除非在抢救时才可以暂时关闭,报警范围的设定不是正常范围,而应是安全范围。
报警参数:心率在自身心率上下30%;血压根据医嘱要求、病人的病情及基础血压设置;氧饱和度根据病情设置;报警音量必须在护士工作范围之内能够听到;报警范围应根据情况随时调整,至少每班检查一次。
10、病人心率56次/分,能按照报警参数要求来设置吗?
不可以,虽然心率范围应设置在自身心率上下30%,但56次的心率已经偏慢,如果把心率报警下限设置在40次,已经不是一个安全范围。
所以报警范围还应根据情况随时调整,保证病人安全。
如果你看完文章有所收获,不妨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一起学习。
本文作者:王艳芳,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ICU
参考文献:
1.王秀芳、赵雪红,护理技术操作程序与质量管理标准【M】浙江大学出版社30-36.
2.王欣然、杨莘、韩斌如,急危重症护理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15-119
================ 蚂蚁淘在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创作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未经蚂蚁淘在线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蚂蚁淘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