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淘知识分享:了解萘啶酸

萘啶酸为7-甲基-1-乙基-4-氧代-1,4-二氢-1,8-萘啶-3-羧酸,是一种浅黄色结晶粉末。溶于氯仿,微溶于醇、强碱液,几乎不溶于水和醚。

  • 中文名

  • 萘啶酸

  • 英文名

  • Nalidixicacid

  • 别称

  • 萘啶酮酸

  • 化学式

  • C12H12N2O3

  • 分子量

  • 232.23500

  • CAS登录号

  • 389-08-2

  • 熔点

  • 227-229°C

  • 沸点

  • 413.1ºC

  • 水溶性

  • 0.1G/L(23ºC)

  • 密度

  • 1.331g/cm3

  • 外观

  • 白色至灰白色粉末

  • 闪点

  • 203.6ºC

目录
  1. 1化合物简介

  2. 基本信息

  3. 物化性质

  4. 安全信息

  5. 分子结构数据

  6. 计算化学数据

  7. 生产方法

  8. 用途

  9. 2药典标准

  10. 来源(分子式)与标准

  1. 性状

  2. 熔点

  3. 检查

  4. 鉴别

  5. 含量测定

  6. 类别

  7. 剂量

  8. 注意

  9. 贮藏

  10. 制剂

  11. 3药理毒理

  1. 4动力学

  2. 5适应症

  3. 6用法用量

  4. 7不良反应

  5. 8禁忌症

  6. 9注意事项

  7.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8. 儿童用药

  1. 老年患者用药

  2. 10相互作用

  3. 11药物过量

  4. 12治疗案例

  5. 临床表现

  6. 治疗措施

  7. 13规格

  8. 14贮藏

萘啶酸化合物简介

萘啶酸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萘啶酸

中文别名:7-甲基-1-乙基-4-氧代-1,4-二氢-1,8-萘啶-3-羧酸;萘啶酮酸;

英文名称:nalidixicacid

英文别名:uriben;1,8-Naphthyridine-3-carboxylicacid,1-ethyl-1,4-dihydro-7-methyl-4-oxo-;1-ethyl-1,4-dihydro-7-methyl-4-oxo-1,8-naphthyridine-3-carboxylicacid;uroman;uropan;NOGRAM;Urisal;nalix;1-Ethyl-1,4-dihydro-7-methyl-4-oxo-1,8-naphthyridine-3-carboxylicAcid;Nalidixicacid;poleon;negram;cybis;uroneg;

CAS号:389-08-2

分子式:C12H12N2O3

结构式:

分子量:232.23500

精确质量:232.08500

PSA:72.19000

LogP:1.42300[1]

萘啶酸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白色至灰白色粉末

密度:1.331g/cm3

熔点:227-229°C(lit.)

沸点:413.1ºCat760mmHg

闪点:203.6ºC

水溶解性:0.1G/L(23ºC)

稳定性:稳定,与强氧化剂不相容

储存条件:0-6ºC[1]

萘啶酸安全信息

符号:GHS07

信号词:警告

危害声明:H302

警示性声明:P301P312P330

海关编码:2933990090

WGKGermany:2

危险类别码:R40;R42/43;R63

安全说明:S22-S36/37-S45-S24

RTECS号:QN2885000

危险品标志:Xn[1]

萘啶酸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60.07

2、摩尔体积(m/mol):174.4

3、等张比容(90.2K):484.1

4、表面张力(dyne/cm):59.3

5、极化率(10cm):23.81[2]

萘啶酸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1

3.氢键受体数量:5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2

5.互变异构体数量:5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70.5

7.重原子数量:17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378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2]

萘啶酸生产方法

由2-甲基吡啶制得2-氨基-5-甲基吡啶,再与原甲酸乙酯及丙二酸二乙酯缩合成N-(2-甲基-5-氨基吡啶)甲叉丙二酸二乙酯,然后将其在260-270℃环合后再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水解,得到7-甲基-1,8-萘啶-4-羟基-3-羟酸。最后用溴乙烷进行N-烷基化并异构成萘啶酮酸。[1]

萘啶酸用途

喹诺酮类抗菌药。[1]

萘啶酸药典标准

萘啶酸来源(分子式)与标准

本品为7-甲基-1-乙基-4-氧代-1,4-二氢-1,8-萘啶-3-羧酸。按干燥品计算,含C12H12N2o3不得少于98.0%。[3]

萘啶酸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结晶性粉末;几乎无臭,味微苦。在氯仿中溶解,在乙醇中微溶,在乙醚中极微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中溶解。[3]

萘啶酸熔点


  本品的熔点(附录ⅥC)为226~231℃。[3]

萘啶酸检查

溶液的澄清度 

取本品1.0g,加碳酸钠试液1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
  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5%(附录ⅧL)。
  炽灼残渣
  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附录ⅧN),遗留残渣不得过0.2%。
  重金属
  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附录ⅧH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3]

萘啶酸鉴别

(1)取本品约10mg,加水1ml与硫酸1ml溶解后,加香草醛约10mg,加热煮沸2分钟,溶液由黄色转变为红色,并析出黄色沉淀。
  (2)取本品,加0.4%氢氧化钠溶液制成每1ml中含5μ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ⅣA)测定,在258与33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3]

萘啶酸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0.3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25ml,密塞,振摇使溶解,加酚酞指示液数滴,用盐酸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3.22mg的C12H12N2O3。[3]

萘啶酸类别

抗菌药。[3]

萘啶酸剂量

口服 一次0.5~1g 一日1.5~3g[3]

萘啶酸注意

孕妇,幼儿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新生儿禁用。[3]

萘啶酸贮藏

密闭保存。

萘啶酸制剂

萘啶酸片[3]

萘啶酸药理毒理

该品为第一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对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肠杆菌属及流感嗜血杆菌的部分菌株具抗菌活性,对淋病奈瑟菌亦具抗菌活性,但对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等革兰阳性球菌均无抗菌活性。该品为杀菌剂,尿液pH值变化对其作用无影响。[4]

药物引起的中度光过敏药物引起的中度光过敏

萘啶酸动力学

口服后自胃肠道迅速吸收,部分在肝脏代谢成为具抗菌活性的与萘啶酸相仿的羟化萘啶酸并经肾脏快速排泄。该品以原型及代谢物经尿排泄。其他代谢物包括与萘啶酸、羟化萘啶酸结合的葡萄糖醛酸及二羧酸衍生物。羟化萘啶酸占血液中药物生物学活性的30%,尿液中活性的85%

与药物结合的血浆蛋白与药物结合的血浆蛋白

与药物结合的血浆蛋白

口服1g后2小时在血浆中的峰浓度为20~50mg/L,血消除半衰期(t1/2?)约1~2.5小时。萘啶酸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3%,羟化萘啶酸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63%。给药后3~4小时尿液中的峰浓度(Cmax)为150~200mg/L,t1/2约6小时。该品约4%经粪便排泄,也可从乳汁中分泌。该品可透过胎盘屏障。[4]

萘啶酸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肠杆菌属等。由于目前大肠埃希菌对其耐药者多见,宜根据药敏结果选用该药。[4]

萘啶酸用法用量

成人剂量为每次0.5~1g,每日3次,疗程1~2周。[4]

萘啶酸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嗜睡、无力、头痛、头昏及眩晕。

3.过敏反应:皮疹、瘙痒、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关节痛伴关节强直及肿胀等过敏样反应。直接暴露于阳光可发生光敏反应。

4.其他:罕见胆汁淤积、感觉异常、代谢性酸中毒、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或溶血性贫血。[4]

萘啶酸禁忌症

对该品过敏及有抽搐病史的患者禁用。[4]

萘啶酸注意事项

1.肝脏疾患、肾功能不全、癫痫及严重脑动脉硬化患者慎用本品。

2.本品应与饮食同服,适量饮水,不宜同服抗酸药。

3.服用本品时可发生中、重度光敏反应,应避免过度暴露于阳光,如发生光敏反应需停药。

4.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患者服用本品,偶可发生溶血反应。

5.连续服用本品超过2周者应监测血象、肝、肾功能。[4]

萘啶酸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当该品剂量达到人用量的6倍时,对大鼠具致畸作用。该品4倍于临床剂量时可延长妊娠期。然而,对孕妇并未进行适当的、有良好对照的研究。由于该品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一样可导致未成熟动物关节软骨损害,不宜用于孕妇。该品可经乳汁分泌,且由于该类药物对新生儿、婴幼儿具有潜在的严重不良作用的可能性,乳母应避免应用该品或于应用时停止哺乳。[4]

萘啶酸儿童用药

该品在3个月以下婴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未确定。毒性研究显示该品及相关药物可导致绝大多数受试的未成熟动物负重关节软骨损害及其他关节病变。因此,该品不宜用于18岁以下青少年及小儿。[4]

萘啶酸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患者常有肾功能减退,因该品主要经肾排出,需减量应用。[4]

萘啶酸相互作用

1.该品与茶碱类合用时可导致后者血药浓度升高,出现茶碱的不良反应。故合用时应监测茶碱类血药浓度并调整给药剂量。

2.该品干扰咖啡因的代谢,可导致咖啡因清除减少,血浆t1/2β延长。

肾盂肾炎肾盂肾炎

3.该品与抗凝药华法林合用时可增强后者的抗凝作用,合用时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

4.该品不宜与呋喃妥因合用,两者相互拮抗。

5.多种维生素,或其他含铁、锌离子制剂及含铝或镁的制酸药可减少该品的口服吸收,导致尿液浓度减低,不得同时服用,不能避免时与服该品间隔至少2小时。

6.与环孢素合用,可使其血药浓度升高,必须监测环孢素血浓度,并调整剂量。

7.与美法仑合用时会增加胃肠道毒性。[4]

萘啶酸药物过量

过量服用该品可能会发生精神异常、惊厥、颅内压增高、代谢性酸中毒、恶心、呕吐及昏睡。由于药物快速排泄,反应持续时间较短(2~3小时),如早期发现药物过量,应进行催吐或洗胃促使胃排空,如药物已经吸收可增加补液量加速排泄,仔细观察病情变化,予以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4]

萘啶酸治疗案例

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是指肾脏盂的炎症,大都由细菌感染引起,一般伴下泌尿道炎症,临床上不易严格区分。根据临床病程及疾病,肾盂肾炎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期,慢性肾盂肾炎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西医界推荐使用抗生素进行肾盂肾炎的辅助治疗,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V、氨苄青霉素、氯霉素以及阿米卡星。以及喹诺酮类药物,比如萘啶酸类。

急性肾盂肾炎病变可为单侧或双侧,局限或广泛,可轻可重,轻者仅累及肾盂粘膜。重者肾脏肿大,切面可见粘膜充血溃疡,小脓肿形成。如伴梗阻,则肾盏增宽,少数严重患者,其肾乳头及锥体部可见坏死,坏死组织随尿液排出称坏死性乳头炎,镜下可见肾间质水肿,嗜中性粒细胞浸润。慢性肾盂肾炎肾盂及肾盏有慢性炎症表现。肾盂扩大、畸形,肾皮质及乳头部有瘢痕形成,肾脏较正常缩小,两侧病变常不对称,肾髓质变形,肾盂肾盏粘膜及输尿管管壁增蚅,严重者肾实质广泛萎缩。

萘啶酸临床表现

(一)急性肾盂肾炎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但以育龄妇女最多见,起病争骤,主要有下列症状。1.一般症状高热、寒战,体温多在38~39℃之间,也可高达40℃。热型不一,一般呈弛张型,也可呈间歇或稽留型。伴头痛、全身酸痛,热退时可朋大汗等。

2.泌尿系症状患者有腰痛,多为钝痛或酸痛,程度不一,少数有腹部绞能,沿输输尿管向膀胱方向放射,体检时在上输尿管点(腹直肌外缘与脐平线交叉点)或肋腰点(腰大肌外缘与十二肋交叉点)有压痛,肾叩痛阳性。患者常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在上午性感染时,可先于全身症状出现。儿童患者的泌尿系系症状常不明显,起病时除高热等全身症状外,常有惊厥、抽搐发作。

3.胃肠道症状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个别患者可有中上腹或全腹疼痛。

(二)慢性肾盂肾炎症状较急性期轻,有时可表现为无症状性尿。半数以上患者有急性肾盂肾炎既往史,其后有乏力、低热、厌食及腰酸腰痛等症状,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刺激症状。急性发作表现也时出现。以往将病程超过半年或1年者乐为慢性肾盂肾炎,近年来提出肾盂肾盏有瘢痕形成,静脉肾盂造影见到肾盂肾盏变形、积水、肾外形不光滑,或二肾大小不等才称慢性肾盂肾炎。可有肾小管功能损害,如浓缩功能减退,低渗、低比重尿,夜尿增多及肾小管性酸中毒等。至晚期,可出现肾小球功能损害,氮质血症直至尿毒症。肾性高血压很多由慢性肾盂炎引起,一般认为患者高肾素血症及一些缩血管多肽的释放和血管硬化、狭窄等病变有关。少数患者切除一侧病肾后,高血压得以改善。

培养皿中的单胞均属培养皿中的单胞均属

慢性肾盂肾炎时临床表现复杂,容易反复发作,其原因为:①诱发因素的存在;②肾盂肾盏粘膜、肾乳头部因瘢痕变形,有利于致病菌潜伏;③长期使用抗生素后,细菌产生了耐药性,或进入细胞内,使抗生素失去杀菌能力;④在体液免疫或抗生素作用下,细菌胞膜不能形成,以原浆质形式存在,在髓质渗环境下仍有生命力,故一旦环境有利,重新生长胸膜并繁殖再毒辣,此即原浆型菌株(L型)。所以,慢性肾盂肾炎被认为是较难根治而逐渐进展的疾病。

萘啶酸治疗措施

(一)一般治疗

目的在于缓解症状,防止复发,减少肾实质的损害。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以降低髓质渗透压,提高机体吞噬细胞功能,冲洗掉膀胱内的细胞。通常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以降低髓质渗透压,提高机体吞噬细胞功能。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应卧床休息。服用碳酸氢钠1g,每日3次,可碱化尿液,减轻膀胱刺激刺激症状,并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及磺胺、萘啶酸等有增强疗效作用,但可使四环素、呋喃咀啶的药效下降。有诱发因素者应治疗,如肾结石、输尿管畸形等。抗感染治疗最好在尿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下进行。

(二)抗感染治疗

1.急性肾盂肾炎因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细菌是革兰阴性菌,其中以大肠杆菌为主。初发的急性肾盂明炎可选用复方磺胺甲恶唑(SMZ-TMP)2片,日2次,或吡哌酸0.5g,日3~4次,诺氟沙星0.2g,日3次,疗程7~14天。感染严重有败血症者宜静脉给药。根据尿培养结果选用敏感药物。如头孢哌酮,阿米卡星毒素对葡萄球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的敏感率均在90%以上。前者1~2g,每8~12小时1次,后者0.4g,每8~12小时1次。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及克雷伯菌敏感率在80%以上。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呋啁妥因对D群肠球菌100%敏感。用法,前2者1~2,每6时1次;后者0.1g,日3次。真菌感染用酮康唑0.2g,日3次。或氟康唑50mg,日2次。

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的幼儿急性肾盂肾炎多数伴有泌尿道畸形和功能障碍,故不易根除,但有些功

肾盂肾炎肾盂肾炎

能障碍如膀胱输尿管返流可随年龄增长而消失。一次性或多次尿感在肾组织中形成局灶性疤痕,甚至影响肾发育,近年来主张用药前尽可能先做中段尿细胞培养,停药后第2、4、6周应复查尿培养,以期及时发现和处理。

2.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者按急性肾盂肾炎治疗,反复发作作者应通过尿细菌培养并确定菌型,明确此次再发是复发或重新感染。

复发:指治疗后菌株转阴性,但在停药后的6周内再发,且致病菌和先前感染的完全相同。复发的常见原因有①尿路解剖上或功能上异常,引起尿流不畅。可通过静脉肾盂造影或逆行肾盂造影以明确之,如有明显解剖异常情况存在,需手术加以纠正。如果梗阻因素难以解除,则根据药敏选用恰当抗菌药治疗6周。②抗菌药选用不当或剂量和疗程不足,常易复发,可按药敏选择用药,治疗4周。③由于病变部位瘢痕形成,血流量差,病灶内抗菌药浓度不足,可试用较大剂量杀菌类型抗菌药治疗如先锋霉素、氨苄青霉素、羟苄青霉素、乙基因梭霉素等,疗程6周。

一年内如尿感发作在3次或3次以上的者又称复发性尿感,可考虑长程低剂量治疗。一般选毒性低的抗菌药物,如复方磺胺甲恶唑或呋喃坦丁每晚一粒,服用1年或更长,约605患者菌尿转阴。男性因前列腺炎引起复发者,宜同时治疗慢性前列朱炎,选用脂溶性抗菌药物如复方磺胺甲恶唑;环内沙星0.5g,日2次;利福平0.45~0.6g,顿服,疗程宜长达3月。必要时手术切除病变(增生、肿瘤)的前列腺。

如果经两个疗程的足量抗菌治疗后,尿菌仍持续阳性,可考虑长程低剂量治疗。一般采用复方新诺明或呋喃叮每晚一次,可以服用1年或更长,约60%患者菌转阴。

再感染:指菌尿转阴后,另一种与先前不同的致病菌侵入尿路引起的感染,一般在菌尿转阴6周后再发。妇女的尿感再发,85%是重新感染,可按首次发作的治疗方法处理,并嘱患患者重视尿感的预防。同时应全面检查,有无易感因素存在,予以去除。

萘啶酸规格

0.25g

萘啶酸贮藏

密封保存。

  • 参考资料


    • 1.萘啶酸.摩贝化合物[引用日期2017-04-20]

    • 2.萘啶酸.化学品数据库[引用日期2017-04-20]

    •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10版,第二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 4.萘啶酸.医脉通-用药参考[引用日期2017-04-20]


================  蚂蚁淘在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创作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未经蚂蚁淘在线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蚂蚁淘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