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

揭开非酒精性脂肪肝神秘面纱:基因突变导致脂类及脂肪积聚

位于旧金山的一支来自犹他大学和加州大学的科研团队,发现了一个编码酮体转运体的基因的突变可以导致脂肪和其它脂类在斑马鱼的肝脏聚集。这项发现2月1号发表在《基因学及其进展的发布》上,揭示酮体转运出肝脏是空腹时能量代谢的重要一步。故此项发现为研究人类脂肪肝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或称肝脏异常高脂质聚集是全球慢性肝脏疾病最常见的病因。脂质是一组宽泛的分子,包括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在一部分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不会导致并发症,但是在另一些人群,NAFLD患者肝脏过多的脂肪致使肝脏发生炎症或者瘢痕组织的产生,导致永久性的肝脏损害或者甚至是肝脏衰竭。

AmnonSchlegel,医学博士,博士后,犹他大学医学院内科学副教授,是犹他大学分子医学工程研究员和此项研究的主要作者,说到:“目前,降低肝脏聚集的过多脂肪的治疗方法屈指可数,并且没有方法可以逆转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引起的肝脏损害。通过确认和了解新的调控脂质聚集的基因的特点,我们也许可以洞察导致NAFLD的新的生理机制。”

先前的研究已经显示许多在人类调控脂质代谢的蛋白,同样表达于斑马鱼。Schlegel博士和他的同事们从确认一种被称为红月亮(rmn)的斑马鱼的变异株着手,发现其肝脏发生异常的脂质聚集,当将rmn置于空腹状态下时,没有相关的肝脏炎症或者肝脏损害的证据。Schlegel和他的同事们使用了一项称为定位克隆的分子基因技术来筛选rmn基因组中相关的变异基因。他们发现rmn变异株的相关变异是slc16a6a失活,slc16a6a基因被认为是编码一种在空腹时转运营养物质出肝脏所必需的蛋白。

“到目前为止,Slc16a6a蛋白的活性还没有在任何物种发表功能相关特点的报道。”Schlegel说到,他同时是U医学院的助理副教授。“我们的研究提示Slc16a6a是一种涉及β-羟基丁酸转运的蛋白。”

β-羟基丁酸是一种酮体,当血糖低的时候,为了获得能量,脂肪酸被分解产生的化合物。在空腹禁食状态下,机体大部分组织可以利用脂肪酸作为能量来源,但是大脑只能利用β-羟基丁酸和其他酮体作为能量来源。Schlegel和他的同事们发现,rmn变异株在禁食状态下,由于Slc16a6a基因失活,致使酮体从肝脏向其他组织转运受阻,因而加剧了脂质在肝脏的聚集。他们同时发现将人类的Slc16a6a蛋白导入rmn斑马鱼变异株肝脏之后,能够恢复酮体从肝脏向其他组织转运。

“我们的研究发现了先前没有被认识,但是在空腹时肝脏复杂的生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Schlegel说到。“我们还不知道是否禁食状态下改变的代谢状态会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发展,但是确认Slc16a6a蛋白在禁食状态下对于肝脏细胞酮体的转移是必需的,因而可能对我们理解和治疗当酮体发挥供能作用的医疗情况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这些疾病包括未控制的1型糖尿病,肥胖,及由脂肪酸代谢缺陷引起的儿童代谢紊乱。”

================  蚂蚁淘在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创作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做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未经蚂蚁淘在线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蚂蚁淘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